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生产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消息中包含信息■■★◆◆★,是信息的载体。得到消息,从而获得信息。在我们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消息和信息呢,其实很简单:向新闻媒体投稿就写消息,向上级部门就报信息■■★◆,消息可改成信息,信息稍为加工一下可改成消息,两者兼顾,这就解决了你们有些说的既要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又要完成信息报送任务,没有时间写的问题。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消息则是新闻的主体,是传播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消息比较复杂一些,而信息则相对简单一些。
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一是从网上找新闻■■◆◆★。现在各政府部门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们会将本部门的信息上传到网站。我们就可以从这些部门的网站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同时,经常浏览一些本地的论坛■◆★★■,看论坛里大家最近在讨论什么问题★■★◆◆。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
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因此,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数虽少,但内涵要丰富◆★★◆■■。字数少,要求不摆“龙门阵”,只登 ■■★★★“豆腐块”。信息短而实,不在乎有多长,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给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则可以多做渲染和铺垫,还有对背景材料的灵活应用。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确实,人们从接收到的E_Mail、电话、广播和电视的消息中能获得各种信息,信息与消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信息与消息并不是一件事,不能等同。
也就是如何发现新闻★◆■★◆。没有的写是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是写出新闻的关键。我们报道组的也经常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而苦恼。就我个人发现新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学会消息写作便意识着掌握了打新闻写作大门的钥匙。我们初学新闻的在看报读报时■◆■★■,看到的“本报讯■◆★■、本刊讯■◆■★、新华社南昌讯★■★■■、据**社**讯”等开头的,都称之为消息◆■◆■,我们常说的“豆腐块■◆★”,任何一张报纸都有若干条消息◆◆。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1■◆◆★★、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2、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3◆■■■、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
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它是新闻体裁的重要形式,是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其它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新闻评论等是它的发展和补充。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如: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新华社);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四川新闻网);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首先,从形式上看◆★◆★。消息的标题完整而全面,消息可以有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却只有主题,一般没有副题,只有在特殊人物的身份需要说明和对科技信息需要补充说明两种特殊情况◆■★■★,才有副题,但绝对不能有引题■★■◆。
第三■■◆,从语言风格上看。信息语言要求朴实、简洁■◆◆、明快,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用语,信息讲求一个“短”字,行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求说得多深多透,只告诉受众是什么不是什么,只求点到为止,既在★★“短★■”字上见真功夫。
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大家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们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和最多的信息。但是一般新闻消息的导语或主体部分可以有新闻背景◆★,甚至有一些细节◆◆,而信息则要求直接切入正题,不做过多的展开■★,直来直去,言简意赅。
欧盟委员会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获通过!匈牙利总理:当前欧盟的经济战略代表着“经济冷战”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二是从会议上找新闻。其实每次会议都会传达很多信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定可以找到一些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特别是一些单位的经验交流更具有新闻价值。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闪送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开盘涨超23%,中国最大的独立按需专送快递服务商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三是从公文中找新闻。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单位的工作简讯、工作总结等★◆◆■◆,其实这里面也蕴藏了很多新闻。我没事的时候就经常翻翻这些工作总结,也可以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信息与消息乍一看并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析★★■★■,它们之间却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信息★■★★,对于在坐的大家都比较熟悉,乡镇、县直单位都要向本级■■■■、上级党委政府报写信息■★★◆★■,这个叫政务信息★■◆◆,它是用较短的篇幅、最简洁的文字,及时准确反映政府★★■、单位工作运转情况,以及与政务活动有关的新情况、新问题★◆,供领导决策和管理的信息形式。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三星Galaxy S25 Ultra外观再确认■■:取消外部金属边框★■、手感更好
其次,从内容上看。虽然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有导语,且导语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文章开头的那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依重要与新鲜程度顺序排列。
销售爆火!青浦奥特莱斯10月2日创国庆假期历史单日新高,另外六家奥莱也创国庆新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错误地把信息等同于消息,认为得到了消息,就是得到了信息。例如,当人们收到一封E_Mail,接到一个电话,收听了广播或收看了电视等等,就说得到了“信息”。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因此★■★,信息要采用单标题,即只有一个主标题,特殊情况可以有副标题。另外,任何消息都有讯头◆■★■■,新闻消息的讯头用来标明消息的来源■★★◆◆■,而信息不需要讯头■■■◆■,不需要刻意标明作者获取信息的具体地方。